以下是含有核能的搜尋結果,共3,030筆
日前,媒體報導總統賴清德親自召見經濟部長龔明鑫,並指示在2027年前將核三重啟問題處理妥當;該報導還爆料,由於近年來中南部太陽光電弊案頻傳,已重創民進黨選情,對此相當不滿的賴清德直呼「不要再搞綠電」云云。對此,總統府立即回應表示,賴清德並未指示不要綠電,也沒有為核三廠重啟設定時間表。
肺癌長年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,且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,許多患者一發現就已屬中晚期,桃園市自民國112年3月起率全國之先推動「擴大肺癌篩檢計畫」,與18家醫院合作,針對設籍桃園、40歲以上具高風險因子的市民提供免費LDCT檢查。根據桃園市政府統計,截至今年2月底已完成逾4萬人篩檢,發現233例肺癌確診個案,其中92%為早期病例。
大陸與美國在AI領域激烈競爭,美國雖取得微幅領先,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多次提醒,大陸來勢洶洶,長久下來將追上美國。華為的GPU性能雖不如輝達,但靠著龐大的晶片集群與廉價能源,讓大陸得以與美國競爭。專家認為,大陸策略的成功關鍵,在於本土晶片產量能否彌補效能落差,目前仍受到出口管制措施的影響。
經濟部長龔明鑫今(10)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前受訪,針對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質疑經濟部在產創條例給予企業補助「放水」一事,他強調,法條明定補助資格須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,「絕對沒有違法情事」。他並指出,若企業違反環保、勞工或食安規定且情節重大,依法都會被追繳補助款。
美國新創核能公司X-energy愛達荷國家實驗室 (INL), 啟動了其先進的 TRISO-X 核燃料的關鍵性測試,即長期輻射照射測試,時間達到13個月,以確定核燃料的安定性與耐高溫特性。
11月8日晚,俄羅斯對烏克蘭能源和天然氣基礎設施發動大規模攻擊,是開戰以來最大的針對性空襲之一,導致基輔和基輔州緊急停電超過12小時。這場空襲發生在凌晨,使得許多熟睡民眾矇然中沒有逃生,空人機撞擊公寓大廈造成4人死亡、12人受傷。
一年一度的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30將於11月10日在巴西開幕,未來兩週全球都將聚焦於氣候變遷議題。回顧10年前COP20通過了巴黎協議,希望在本世紀末全球溫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下,最好以1.5度為目標。如果以後者為目標,則全球必須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。
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近日表示,未來4至5年將投入高達1.4兆美元於算力建設,並預期「算力過剩終將發生」。這項看似矛盾的策略,實則揭示AI產業對算力的高度依賴與當前的資源瓶頸。奧特曼指出,類似網路泡沫時期光纖過剩的歷史或將重演,但他更憂慮「當下算力不足」的風險,因為這將直接限制模型規模與營收潛力。
匈牙利總理奧班(Viktor Orban)8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後,成功爭取到一項重大讓步,美國將豁免匈牙利使用俄羅斯能源的制裁,為期一年,布達佩斯得以繼續進口俄國石油與天然氣,以及繼續興建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(Rosatom)合作的核電廠。
經濟部長龔明鑫日前宣布重啟核電的評估報告12月初將完成審議,但長年反核的監委田秋堇等人7日公布調查報告,指3座核電廠耐震能力堪憂,請台電公司、核安會檢討改進;此外,昨傳出賴清德總統下令「民國116年重啟核電」,府方鄭重否認,強調未曾對重啟核三設定時間表,經濟部也發聲明駁斥「完全子虛烏有」。
台電開始評估核二、核三有重啟機會與條件,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,尊重科學和專業的決定。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7日下午表示,總統賴清德的能源政策立場一貫而明確,從未改變,核三廠是否重啟,政府將秉持「兩個必須、三個原則」審慎以對;更稱賴總統從未指示不要綠電,也未曾為核三廠重啟設定任何時間表。媒體人吳子嘉認為,總統賴清德只怕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翻臉,林義雄反對核能,反到現在,台灣一直落後。
外傳賴清德總統「親令經濟部不要綠電」、「2027年前重啟核三」,總統府今天否認,強調總統的能源政策立場從未改變。對於核三廠是否重啟,政府將秉持「兩個必須、三個原則」審慎以對。台電若依法提出計畫,政府將尊重專業審查,總統從未指示或訂定任何重啟時間表。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表示,核能要不要重啟由專業來判斷。
淡江大橋預定民國115年5月通車,淡水河沿岸近年為施放跨年煙火地點,國民黨議員陳偉杰表示,淡江大橋通車後是否能實現市府預想在橋上放煙火的構想?新北市長侯友宜說,目前尚未與交通部達成協議,可採投影、光雕等方式替代,相信年底中央會來新北觀摩及學習。
COP 30將在巴西舉行,我國則提出2035年目標為較2005年38±2%,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呼籲,應制定「2050國家淨零轉型建設特別條例」,打造台灣淨零新引擎,未來十年投入超過兩兆元經費,全面推動國家氣候與能源轉型,強化氣候調適與韌性建設,並導入 AI數位碳管理系統,布局推進零碳和低排放技術開發,包括氫能與先進核能、碳捕捉利用及封存(CCUS)、儲能技術與深度節能等,以及氣候金融與碳資產管理人才培育。
日本日前已公布2035年較峰值減碳目標為60%,韓國近日也宣布2035年將較峰值減少53%至60%,而我國2035年目標較峰值減少43%至47%,目標不止落後,且隨著我國邁入非核家園、再生能源進度落後,恐怕連2025年10%目標都難以達成。
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,核二廠與核三廠的現況評估已完成,都具備重啟的可能性與基礎條件。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,相關評估報告已送至能源署,預計下個月初前做出決定。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,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政策終於將大失敗、大轉彎。
中新社6日報導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外交部長王毅5日與伊朗外長阿拉格齊通電話。雙方就伊朗核問題深入交換意見。陸方讚賞伊方近期重申無意發展核武器,支持伊朗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,希望各方保持對話溝通,推動伊朗核問題重回對話談判軌道。
桃園實現醫療平權,守護市民健康
美國海軍「華盛頓號」(CVN 73)航艦打擊群,5日抵達南韓釜山訪問,為南韓總統李在明就任以來,美軍航艦首度到訪,展現美韓堅定同盟關係,並向北韓傳遞明確嚇阻訊號。
AI熱潮持續延燒,但背後的現實問題正浮上檯面。微軟執行長納德拉(Satya Nadella)近日與OpenAI執行長奧特曼(Sam Altman)同台受訪時坦言,微軟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運算資源短缺,而是電力不足,導致部分AI晶片難以啟用。